
關於川堂-3
讓閱讀成為家庭的重要事 這年代真的沒人看書了嗎?根據104年臺灣出版產業調查報告的數據,104 年台灣出版新書銷貨冊數約為 4,597 萬本,下游零售端的整體(紙本) 圖書市場規模推估為 238 億 4,978 萬元。當然有人在看書、買書,但平均每人年買不到2本書,年消費104元。全書或部份閱讀均列入計算情況下,104年曾閱讀圖書的民眾中,平均閱讀數量由103年18.6本降為18.1本。若以12歲以上全體民眾進行換算,則104年國人平均閱讀書籍本數由103年10.2本降為8.5本,減少1.7本。 從上面冷冰冰的數字看到什麼?
1.書市也是冷冰冰。
2.成人閱讀量比小孩少很多。不曉得若調查18歲以上閱讀數量會得到怎樣的數據? 看起來是兩個問題,但我覺得關係很大,想想你自己,和你周遭的朋友,是不是在大學聯考完後,閱讀量大量萎縮。 「還不快去讀書,你不想進好大學嗎?」
「還讀什麼書?都考完試了!」 讀書等於考試等於文憑等於錢途等於成功,國高中時期,多數學子接收到的觀念便是如此,我們現在能責備已成大人、已成家長的台灣民眾不閱讀嗎? 閱讀為何重要?老

關於川堂-2
川堂書店的選書 時值暑假的第二週,大女兒已展露出對閱讀的熱烈追求,帶她去圖書館借書,但已然太遲,因我們就讀的實驗學校比一般學校晚兩週放暑假,適合她的書早被借光。於是去一家位於影城購物中心內、年初新開的超大書店,一來買書,二來自己將開書店,先看看巨人長什麼樣,日後較不會被他的陰影嚇到。
果真超大!雖然其名中有「小」字,但面積似乎比女兒學校的操場草坪還大,除大量書籍外,尚有琳瑯滿目的商品,女兒略顯興奮,但我們目標明確,直往兒童、青少年書區,女兒很快地翻起書,我則開始善盡父親角色,為女兒挑選精神食糧。 罷特!這精神食糧怎會這麼難挑?不是營養成分不足,就是加了許多食品添加物,或者架上根本沒有我要的食品!可是我肚子餓呀,總得找些東西果腹吧?於是花了預期的五倍時間,還是挑了三本書走,結果女兒五天就嗑完了。 近幾年獨立書店風起雲湧,也很多資金燒完就灰飛湮滅,但我們看到有些獨立書店屹立不搖,當然靠的不是成為熱門打卡景點,或小熊拉花咖啡(不過其實不衝突,甚可加分),獨特的選書眼光才是造就獨立書店足以生存於大型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的夾縫中最重要的關鍵。
那我們川堂

關於川堂-1
開書店—瘋狂之行為 「你瘋啦?開書店!」 「書桓,我告訴你,理想要堅持沒錯,但現實還是得擺在前面哪!」 「這……唉……,你準備多少資金?打算賠多久後把店收起來?」 當我告訴親友我將要開一家書店時,多數人的反應是如此。 我當然知道這些事實,包括我瘋了這件事,其實我還挺期待自己的性格中能再多一些的瘋狂 ,這些瘋狂能帶給我勇往直前、擇善固執、不畏懼他人眼光的勇氣,最近我的大女兒問我信什麼教?我隨口回答睡覺,其實我是無神論者,但心裡卻想著:不知有無崇拜戴奧尼索斯的教派呀? 為何需要酒神呢?我在實驗學校已工作十數年,從學校非法上路、到合法設立為實驗教育機構、到成為台灣第一所民辦實驗教育學校,多數處理行政、庶務及法規事務,在學校領導人性格熱情、積極、衝動、善變的狀況下(沒負面意思喔!),我必須承擔緩衝、協調、溝通、完整規劃、三思後行的角色,也因此常被誤解保守、僵化、沒效率,一直以來我希望阿波羅能賜予我更多冷靜、理性、邏輯思考的能力,無奈本人資質駑頓,未能得到太多太陽神的恩賜,另一方面,更覺藝術與創作離自己越來越遠,原本風象、水瓶座的我需要更多生命力,我需要召